醫學科普
驗血是否就能診斷肺癌?體檢血清標志物高是否就是肺癌?肺癌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哪些?如何解讀其臨床意義?
發表者:王晟廣 660人已讀
僅憑驗血或是影像學表現是不能診斷肺癌的,雖然新聞報道宣稱“一滴血”檢測癌癥,但實事求是講,目前診斷肺癌的金標準為病理檢查。如前所述,病理的獲取方法有痰脫落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針吸細胞學檢查,胸腔積液細胞學檢查,胸膜、淋巴結、肝、骨髓活檢等。驗血檢測往往是指查腫瘤標志物, 是腫瘤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或釋放到血液中一些物質,目前常用的血液肺部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是可以作為參考來鑒別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例如CEA(癌胚抗原)、SCC( 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存在肺癌。但目前應用的血液中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一般在進展期腫瘤中升高相對明顯,在早期肺癌中較少檢測到明顯的升高。因此,目前的血液檢測的技術手段不適宜作為肺癌篩查的手段來發現早期肺癌。目前已有研究使用更先進的技術例如高通量測序來檢測血液中的微量游離腫瘤DNA,今后可能應用到臨床作為早期腫瘤的篩查手段。
腫瘤標志物升高不能夠診斷肺癌,腫瘤標志物高不代表就患了癌癥。目前所知的腫瘤標志物大多數不僅存在于惡性腫瘤中,某些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炎性組織甚至是正常組織中也存在。但是腫瘤標志物升高對腫瘤還是有很強的提示作用,因為多數中晚期肺癌的病人會有標志物的升高,部分患者升高程度與病情相關,所病情好轉而降低。如果影像學上符合肺癌的診斷而腫瘤標志物又明顯升高的話,即便沒有病理診斷也要高度懷疑肺癌了。
腫瘤標志物在腫瘤的早期診斷及療效觀察方面極為重要,與常規的影像學聯合檢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肺部腫瘤標志物。
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是肺鱗癌較特異的標志物,肺鱗癌患者血清陽性率為40%-55%,在其他類型的鱗癌中如宮頸癌、皮膚癌等也有較好的表達,而在其他類型的肺癌中陽性率極低,是特異性較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其含量的增高主要取決于腫瘤細胞的內在特性,其次為腫瘤組織的大小。此外,肝腎功能不良時SCC也會升高。
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為細胞結構蛋白,主要分布于單、復層上皮細胞內,對不同組織類型的癌細胞表達強度不同,鱗狀細胞癌最強,腺癌其次,是非小細胞肺癌最靈敏的腫瘤標志物,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發現、療效監測和預后觀察均有重要價值。
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是最經典的診斷小細胞肺癌的腫瘤標志物,血清NSE是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所特有的一種酸性蛋白酶,除作為小細胞肺癌的常規標志物外,在神經母細胞瘤、甲狀腺髓質癌等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由于其也存在與紅細胞胞漿中,所以容易受溶血等因素的影響。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是一種在血清中可穩定存在的,極其高效的小細胞肺癌腫瘤標志物,在多種神經內分泌源性腫瘤中含量升高,其中包括小細胞肺癌、類癌、具有神經內分泌特征的未分化大細胞癌。腎功能不良時ProGRP也會升高,但其不受標本溶血影響,可與NSE優勢互補,對于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具有高度敏感性及特異性,良性疾病及其他惡性腫瘤患者ProGRP的釋放量極少。ProGRP是監測治療效果較好的指標,治療過程及治療后定期檢測其濃度,有助于判斷療效及預測復發。
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125(CA125):二者是肺腺癌較為敏感的標志物,由于在血液循環中速度較快,敏感性高,更易于治療過程中進行療效的觀察,由于二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聯合檢測CA19-9與CA125可起到互補作用,提高陽性檢出率。
組織多肽抗原(TPS-A):TPS-A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沒有組織特異性及器官特異性,在多種腫瘤增殖過程中增高,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癌胚抗原(CEA):CEA是最經典的廣譜腫瘤標志物,在各類型肺癌中都可增高,其中肺腺癌增高最明顯。
腫瘤標志物在早期診斷、病理分型、療效觀察及預后評價中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沒有任何一種標志物會與任何一種疾病“一一對應”。所以單一檢測某種標志物容易造成漏診及誤診,而采用聯合檢測多種腫瘤標志物,則能改變其局限性,增加檢測準確率,可謂“團隊作戰力量大”。
本文是王晟廣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為診斷、治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
發表于:2022-05-11 19:04
送出100個暖心 醫患同心
送出100個暖心 醫患同心
專業知識